赖账跑路似乎变成一小搓别有用心之人的发家之道,比如唐山那位“教科书式耍赖”代表黄淑芬。特别在互联网金融行业,不少裸泳的“老赖”逐渐堂而皇之浮出水面,有的甚至在各大网络论坛蛊惑其他用户拒绝还钱。
他们令人耳目一新的逻辑是“凭本事借来的钱,为什么要还”。还有一些“老赖”建立了老赖群,到处散布“不还钱也不会上征信”的言论,试图煽动一些用户也成为“老赖”,以此捆绑更多用户,企图通过造成“法不责众”的事实来逃脱制裁。
“老赖”之所以逐渐泛滥,主要原因是信息孤岛效应。
目前全国正常运营的P2P平台超过2000家,由于央行征信中心在个人征信数据的收集方面没有全覆盖,再加上各大平台各自为战,导致一些“老赖”可以潇洒借钱分期,到处“薅羊毛”,而不被发现。
很多平台不愿花时间、花起诉费对“老赖”进行催收。特别是消费分期与消费借款,由于借款额度小、用户人群分散,难以通过传统法律救济模式维权,加上漫长繁复的法律诉讼程序,导致平台维权成本高、效率低,投鼠忌器。
今年9月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建设的“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”正式开通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17家会员单位集中签署了信用信息共享协议。中央网信办、人民银行、银监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通仪式。
参会的17家会员单位均是各自领域代表性企业,包括蚂蚁金服、京东金融、陆金所、玖富、马上消费金融等,覆盖了第三方支付、网络借贷、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,使得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数据来源更加丰富。系统建成后,各单位能从更多元的角度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交叉比对,提高信息校验准确性。
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,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新探索,有利于建设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体系,与国家和其他行业的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互补,夯实社会信用体系的信息基础。